本篇采访对象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汪东升老师,他主要做的是计算机体系架构方面的工作,目前专注于芯片体系架构相关研究。
这篇采访可能对想要在国内高校从事学术职位的同学有帮助,主要内容包括:工作日安排、在国内高校从事研究工作的必备能力、需要努力的方向等。
职业生活
您的工作日安排一般如何?
我现在的工作基本分为带学生,做科研,教课,教课不算很多,整体而言算是种比较纯粹的状态,没有太多尘世的打搅。但是比较累,基本处于连轴转的情况。
您在工作中面临的最大挑战的是什么?
大概是要变得圆滑些,要做出适当的让步,这样会轻松顺利很多。我觉得头部几个大学的教授科研上方面没什么很困难的地方,拼命干两年基本就能达到国际前沿水平。
您是如何确定具体研究方向的?
我读博士的时候参加了神舟飞船的项目,主要在项目中培养了能力并且找到了兴趣点。后来我其实做过很多方向,比如当时拉我去做芯片,后来干了一年做出了可以代表中国的芯片,但身体垮了。现在我们处理器漏洞挖掘的方向是前两年决定要做的。
您觉得工作中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什么?
我觉得人最大的成功就是被他人认可,比如当一个学生和我说几年前我告诉他的一个道理让他受益匪浅时,我就会获得极大的满足感。
您觉得您的工作支持work-life balance吗?
主要还是看个人选择,身边也有同事将个人重心向家庭倾斜。但我们学校大多数老师还是很忙的。因为平常有教学任务,自已有些想法或者想干点事儿只能在寒暑假做。而且其实年龄越大,随之而来的责任感也越大,压力也就更大了。对于我来说,我本科博士都是哈工大的,博士后才来清华,觉得自己得加倍努力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可。但我觉得其实应该重视家庭,要达到一个平衡。我当年就有点儿太不顾家了,晚上吃完饭遛着遛着弯儿就遛哒到实验室了,一待就到晚上11点。我其实没什么兴趣爱好,生活也比较单调,就是喜欢做科研。但还是应该顾家的。
职业发展
您为什么选择现在的工作,在大学任教?
这个事情和性格有关,我当时没有留校的同学很多也发展的很好,而我博士毕业之后其实进过财经部门,在当时那个年代,这可是个好差事。但我不是个很会来事儿的人,说话比较直并且不愿意屈服,所以当时觉得过得很累。当老师会单纯很多,并且相对来说可以畅所欲言。我觉得当老师是个很好的选择,能做真正自己感兴趣的东西——在企业你无非就是接项目,做项目,大多并不是自己真正喜欢做的。而且现在的大学教授社会地位高,收入也不低,凭实力说话,没那么多虚的,我现在也有二十多个学生在各个大学里任教,大概也是这样。
您觉得您的工作适合什么样的人?
这个人应该喜欢跟学生在一起,喜欢教书育人,还要有很强的责任感。
关于大学生
如果一个大学生想要从事您目前想从事的工作,应该向什么方向努力?比如说学位、基础知识、科研经历、实习等?
首先必须读博,最好出国深造,一是熟悉国外的学术环境以便以后学术交流,二是可以学习借鉴国外的思维方式。
我觉得大学阶段最重要的还是自我约束一下自己,打好课程基础,没必要去做一些实习和过于超前的科研。大学教育更多是一种思维的培养,而不是高考的填鸭式教育。扩展视野是重中之重。进实验室当然是一个很好的尝试,但我觉得多参加学术报告、活动,听大师讲座可能更为重要。不一定非要听本专业的,多听听经济金融,政治,文学方面的也很好。这些讲座一般会从高视角通透的讲清楚一件事,会对你的人生产生很大的影响。
给迷茫的大学生一点建议吧!
多与社会接触,像我前面说的一些讲座,能增长你的知识面,见识很重要。此外,身体很重要,家庭也很重要。
如果您对这篇采访的内容感兴趣,请联系:
本篇访谈未经允许,禁止转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