肖玛峰 | 职场第一法则: 从“跟对人”到“做对事”
AI摘要

正在生成中……

肖玛峰,2005年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,主修材料化学。在攻读EMBA后,他开始了创业之路,在数年拼搏中成绩斐然。如今,肖玛峰积累了超过17年的高管招聘经验,面试过超过一万名企业高管。当前,他正在运营一家结合人工智能与猎头服务的平台,致力于通过AI Agent实现专业服务的AI化,帮助先进企业快速找到真正的人才。

跟对人

肖玛峰成功运作了500个平均年薪达到120万的项目,并从中总结出职场成功的几大要素。其中,最为重要的就是“跟对人”。他认为年轻人在思考职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时,应首先留意身边优秀的企业家,并关注那些成长迅速、潜力巨大的公司。

“年轻人思考职业发展的第一要素,就是要跟对人,要找到一群能一起共事的人。如果在大学时能遇到这样的人,那无疑是非常幸运的,许多成就事业的创业团队,往往是在校园时就已经结识的。”

“当然,也有很多人是在进入职场后,才遇到这样一群优秀的伙伴。优秀的人不一定集中在大公司,而是在人才密集、高度竞争的地方,大家彼此欣赏、互相成就。这些人,往往会成为你职业生涯中的重要合作伙伴,彼此间的相互扶持与帮助,构成了你职业发展的宝贵财富。做大事,绝非个人英雄主义,而是协作的结果。找对人,找到那个能与你共同成长的团队,才是成功的关键。虽然大公司有更多机会,但要记住,关键还是要找到那些能共同成就你的团队成员,优秀的人都汇聚在这样的地方。”

他还提到了一些近年来的新现象。疫情前,许多华人科学家加入了中国的大型科技公司,但疫情爆发后,这些科学家中的一部分人返回了美国。然而,近期又有一些华人科学家选择回到中国,并加入本土公司担任高管。对此,肖玛峰分析认为,这一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因素。美国科技行业的华人职场环境在近年来发生了一些变化,多种因素相互交织,使得部分华人科学家此前选择回流美国。而如今,中国本土企业的快速发展,为华人科学家提供了丰富的发展机遇、广阔的施展空间以及高度匹配的企业文化环境,让他们愿意回到中国,加入本土公司开启新的职业篇章。这一现象充分反映了个人与企业文化的契合度、企业发展提供的机会等因素,对职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。


做对事

认清自己

把握机遇,眼观六路,认清自己的内心是做对事的基础。肖玛峰分享了自己的经历:“我本是学化学的,但在大学时去园区实习时,我就决定绝不会进入化工厂。其实我并不喜欢做实验,更受不了那里的气味。毕业后,我又学了工商管理,进入了一家化工品相关的企业,老板对我非常好,给我加薪、晋升,还调到总部。但我始终觉得这样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。”在不断寻找机会的过程中,一次校会的饭局改变了肖玛峰的人生轨迹。“一个猎头公司的老板当时对我说,我的性格特别适合做猎头。那时候我根本不知道猎头是什么,但我研究了一下,后来就一直从事这个行业。”

从不熟悉到逐步适应,陌生意味着新的开始,零点也代表着新的起点。当我们跳出舒适圈,放眼看向外面的世界时,才会意识到自己可能已经被长久的安逸所麻木。主动突破,比被动享受更为重要。

科学规划

如今,越来越多的学生甚至是职场新人,对于职业选择和发展路径感到迷茫。然而,无论身处何种环境,只要能采用科学的方法规划职业生涯,最终都会有所收获。肖玛峰认为,找工作就像做项目管理,需要设定明确目标,绘制“作战地图”,然后一步步推进。“我曾经鼓励一个普通211大学毕业的学生,他本科是环境工程专业,但目标是进入顶级投行。我让他先制定自己的‘作战地图’,通过他能接触到的所有渠道,先投递一些公司。”

这名男生投递了约80家公司,收到了25个面试机会。第一个拿到的offer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咨询公司,但肖玛峰认为,不管是怎样的offer,首先都应该接下来。结果,第一个offer让这名男生的信心大增,随后他拿到了越来越好的机会,最终,他成功入职了一家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、极具影响力的知名企业,从事的工作也与他的环境学专业背景高度契合。

工作了大约三年后,他通过内部申请成功调到公司的纽约岗位。之后,他又抓住机会跳槽到了全球顶级的资产管理公司,目前年薪加奖金达到100万美元。

这段经历证明了,即使自己的专业不够理想或面临诸多限制,只要按照科学的步骤去寻找机会,并持之以恒地努力,最终都能有所收获。职场中,环境未必能够让所有优秀的人脱颖而出,但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坚定的行动,一定能打开一扇属于自己的门。


选择

如何选择

选择适合自己的公司和生活方式,是一项无法回头的投资。这种投资不同于金融市场中的股权回报,它没有直接的红利和收益,而是对时间和精力的付出。因此,考量和选择时需十分慎重,深思熟虑。

肖玛峰指出,在做出选择时,首先要考虑的是公司的“人才密度”,即这些人是否充满活力,眼里是否有光。其次,要考量公司是否能让有能力的人脱颖而出,而不是在管理上过于平均化,人人平等,让优秀人才被埋没于“大锅饭”式的氛围中。

此外,团队的互动与协作同样不可忽视。工作中的大部分时间都需要与同事共同度过,因此团队氛围的好坏对个人职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。愉快、融洽的团队环境不仅能激发潜力,还能让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和有意义。

最后,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,要注重打造自己的职场稀缺性。价值决定价格,而价值往往来源于供给——即你的稀缺性。如果你发现公司里已经有很多人拥有与你相似的技能,那么你的竞争力就会被稀释,在市场中的价值也将大打折扣。因此,不论是待在一个企业,还是准备跳槽,重要的是定期评估自己是否具备稀缺性,并为此不断提升自己。

关于跳槽

职场中,有人通过坚持不懈、脚踏实地的工作,最终在一个组织中获得了令人瞩目的职业发展;也有人频繁跳槽,甚至转行,却多年后发现自己未能取得实质性的进步。职业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那么如何区分“有益折腾”与“瞎折腾”?又该如何通过科学规划与调整实现自我价值?对此,肖玛峰给出了自己的见解。

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。从个人PC时代,到门户网站时代,再到移动互联网时代,直到今天的AI时代,时代的变迁意味着行业的变动,个人的努力也必须与时代脉搏同步。如果此时你还沉迷于移动互联网,那更有可能是“瞎折腾”;但如果你选择了AI行业,并且走对了方向,进入相关圈子,那么无论如何,你将享受到这个时代的整体增长红利,其职业发展潜力远远高于许多传统行业。

同时,个人成长的速度通常不会超过组织的成长速度。因此,在选择组织时,要评估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,是否属于核心支柱,以及组织是否处于上升期。如果你发现自己在一个组织里力不从心、单打独斗,可能是时候考虑换个团队。毕竟,我们不能做出“49年入国军”的决策,而应当加入一支能够赢得胜利的队伍。与积极向上的组织共同成长,才能更好地锻炼个人能力,实现自我价值。

肖玛峰还指出,跳槽时机的选择也非常关键。许多人因对现有工作的不满而匆忙跳槽,往往会把旧公司的缺点无限放大,同时过于理想化地看待新公司的优点。但跳槽的最佳时机,其实是在你状态最好的时候,甚至是当你不太想跳槽时。这个时候,你的选择会更加从容、理性,能够科学地评估新的机会,而不是单纯地意气用事、急于“捞一根稻草”上岸。真正有意义的跳槽,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、从容决策的,而不是只满足眼前需求的冲动行为。如果只看眼前的得失,未必能够做出对长远发展有益的决策——“不谋全局者,不足以谋一域;不谋万世者,不足以谋一时。”


大学生就业

企业招聘与大学生就业的困局

在当今的就业市场中,企业与大学生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困局——职场信息的不对称。大学毕业生往往不知道工作机会在哪里,而企业也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。“举个例子,在从事AI科学研究的公司,AI Science领域的人才供给充足,但专注AI技术的高端人才却严重匮乏。最优秀的AI人才通常会选择薪酬更高的大型企业。与此同时,AI Science领域的公司尚未找到理想的商业模式,也未能很好地实现产业化,竞争力远不及大厂。这就导致了许多拥有科学背景的创业者希望利用AI技术改造行业,但他们在招聘AI人才时面临更大的困难。”

“尤其是二线城市的公司,问题更加严峻。以硬科技公司为例,新能源、新材料领域的公司由于成本限制,很多都设在二线城市,这些公司急需人才,却往往难以招聘到合适的人选。”

一方面,大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;另一方面,创业公司却难以招聘到优秀的人才,这的确是当今就业市场大学生们需要意识到的困局。

人岗相适很重要

作为一位有多年经验的职业猎头,肖玛峰谈到学历的价值时特别指出,学历,尤其是博士学位,只有在合适的岗位上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。他强调,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,比仅仅依靠学历更为重要。“公司对于学历的要求往往因行业和岗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。尤其是研发领域,例如AI研发、医药和医疗行业,往往会要求较高的学历,博士学位几乎是必须的。但在销售、商务、工程等工作领域,高学历并非决定性因素。”

因此,肖玛峰建议大学生在求职时,要注意选择与自己能力和兴趣相匹配的职位,而不是一味追求高学历的工作岗位。毕竟,真正的职业成功,来源于人岗相适,而非学历的光环。

复合型人才的优势

在当今企业解决问题的过程中,组织的力量往往被视为核心,通过将具备不同技能的人才组合在一起,理论上可以应对各种复杂的挑战。对此,肖玛峰鼓励年轻人积极发展成为复合型人才,因为这类人才在企业中通常拥有独特优势,尤其在带领团队时,更能展现出强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。“例如,理工科出身并拥有AI技能的人,在当前的AI时代会非常吃香。这样的复合型人才通常在组织内会与众不同。虽然成为这样的人才并不容易,但如果某个人能够跨界并具备多种专业素养,他在团队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往往会更强,往往能够占据非常有利的职位。”
因此,肖玛峰建议年轻人要培养多元化的技能,跨界学习,逐步成为能够适应多个领域的复合型人才,这将为他们在职场中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。


尾声

肖玛峰把职业发展比作是投资,年轻人进入职场要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、达到什么目标。“年轻人在思考未来发展的时候,可以把人生当做一家公司,全部投资就是他的时间,目标是追求十倍投资回报,因此他所做的事情要对公司未来的增值创造效益。可以不追求资产最高,不追求收入最高,不追求年薪最高,但一定要追求一个目标,对人生愿景要有清晰的定义”。


如果您对这篇采访的内容感兴趣,请联系:
[[email protected]]()

本篇访谈未经允许,禁止转载

暂无评论

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


				
|´・ω・)ノ
ヾ(≧∇≦*)ゝ
(☆ω☆)
(╯‵□′)╯︵┴─┴
 ̄﹃ ̄
(/ω\)
∠( ᐛ 」∠)_
(๑•̀ㅁ•́ฅ)
→_→
୧(๑•̀⌄•́๑)૭
٩(ˊᗜˋ*)و
(ノ°ο°)ノ
(´இ皿இ`)
⌇●﹏●⌇
(ฅ´ω`ฅ)
(╯°A°)╯︵○○○
φ( ̄∇ ̄o)
ヾ(´・ ・`。)ノ"
( ง ᵒ̌皿ᵒ̌)ง⁼³₌₃
(ó﹏ò。)
Σ(っ °Д °;)っ
( ,,´・ω・)ノ"(´っω・`。)
╮(╯▽╰)╭
o(*////▽////*)q
>﹏<
( ๑´•ω•) "(ㆆᴗㆆ)
😂
😀
😅
😊
🙂
🙃
😌
😍
😘
😜
😝
😏
😒
🙄
😳
😡
😔
😫
😱
😭
💩
👻
🙌
🖕
👍
👫
👬
👭
🌚
🌝
🙈
💊
😶
🙏
🍦
🍉
😣
Source: github.com/k4yt3x/flowerhd
颜文字
Emoji
小恐龙
花!
上一篇
下一篇